很多学生从小就对建筑比较感兴趣,希望将来能够在该领域学有所成,获得职业成就,所以就非常关心哪些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比较好,目前来说我国开设建筑学专业的大学还是很多的,像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就是公认的第一,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建筑学最好的大学是哪个
学建筑学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是世界一流研究型专业,全国排名第一,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声誉。据了解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建筑学获A+最高评级,在国际QS世界建筑院校排名中,清华大学大建筑专业连续排名前十,位居全球建筑学科领先行列。
而清华大学本身也是顶尖的存在,不仅在国内和北京大学一起蝉联全国大学第一第二名,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也是极其靠前的,这也彰显出清华大学的强劲实力,作为一所家喻户晓的顶级学府,其自然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除了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很强,像东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也是顶尖的存在,其次像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都是很不错的,在全国范围内均名列前茅,下面小编将为大家盘点建筑学专业比较好的大学名单排名!
根据排名得知,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一,是建筑学专业最好的大学,东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二,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则全国并列第三,具体排名如下!
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建筑学专业排名(研究型)
1、清华大学-全国排名第1(8★,A++)
2、东南大学-全国排名第2(7★,A++)
3、华南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3(7★,A++)
4、天津大学-全国排名第3(7★,A++)
5、同济大学-全国排名第3(7★,A++)
6、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名第6(6★,A+)
7、山东建筑大学-全国排名第6(6★,A+)
8、深圳大学-全国排名第6(6★,A+)
9、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9(6★,A+)
10、浙江大学-全国排名第9(6★,A+)
档次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A++ | 1 | 清华大学 | 8★ | 世界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2 | 东南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3 | 华南理工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3 | 天津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3 | 同济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6 | 北京建筑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6 | 山东建筑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6 | 深圳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9 | 浙江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9 | 重庆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 |
A | 12 | 大连理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12 | 合肥工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12 | 湖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12 | 吉林建筑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12 | 沈阳建筑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12 | 武汉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12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12 | 中央美术学院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20 | 华中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20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20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A | 20 | 西南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北方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北京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长沙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福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广东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河北工程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河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华侨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昆明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兰州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南京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四川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苏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苏州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太原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天津城建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西安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厦门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新疆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烟台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郑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中国矿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中国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24 | 中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安徽建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长安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东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广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广州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贵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河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河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湖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湖南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华东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兰州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南昌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宁波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青岛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上海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沈阳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四川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武汉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武汉轻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西安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西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西南民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燕山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扬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浙江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52 | 重庆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
B+ | 82 | 长江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大理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贵州民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河南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河南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辽宁工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南华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山东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沈阳工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西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西华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82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安徽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成都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大连民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东莞理工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广西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广西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桂林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河北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华南农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江西师范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辽宁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宁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三峡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山东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陕西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温州肯恩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武汉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西安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西南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云南农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浙江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浙江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B+ | 95 | 中南民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
建筑学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推荐
建筑学最好的大学为清华大学,其次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都很值得推荐!
1、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是非常有名的,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顶尖水平,仅次于清华大学。据了解东南大学是中国首个系统开设现代建筑教育的高校,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所以该校在建筑教育方面不仅具有深厚的发展历史,还具有顶尖的师资团队和国家科研平台。而东南大学本身实力也很强,该校是全国985211双一流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是一所办学档次极高的学府。
2、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其建筑学专业实力也不容小觑,在校友会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中,该校的建筑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三。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前100,这也体现了该校的建筑学转鳄鱼含金量是极高的。在办学方面不仅拥有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还有着丰富的实践平台和突出的就业前景,对于准备报考建筑学专业的考生来说华南理工大学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之一。
3、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一所实力强劲的高等学府,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具备着极高知名度与认可度,是无数学子所向往的,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建筑学专业非常强,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顶尖水平,在校友会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中位居第三,位居全国前列。不仅排名靠前,还有着师资力量强大,就业前景好就业质量高等多方面的优势,总是天津大学作为建筑老八校,其建筑学专业口碑是相当不错的,很值得报考。
4、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是中国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实力与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是非常强的,属于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研究型专业,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口碑相当不错,其学科实力、师资力量、国际交流及就业前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建筑学专业介绍
建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很不错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持也,目前来说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旧城改造都需要建筑学专业人才来参与,这也意味着该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还是很吃香的,除了这个传统的建筑设计方面,随着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城市更新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将会为建筑学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就业方面本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