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一旦结束,最令人感到焦灼的往往是录取结果的公布。考生需要根据本省官方发布的招生信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网址查询录取结果。而考生的档案状态却会分为不同的阶段,那么其中的“预录取”和“录取”分别代表着什么?又有怎样的区别?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能够录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预录取和录取的区别,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


预录取和录取的区别

预录取和录取既然存在一字之差自然是有区别的。“预录取”代表高校已经查阅了考生的电子档案,并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但此时仍需等待省招办录检审核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考生一定能被录取。待省招办审核通过后、打印录取名册并盖章寄发给招生高校,考生的档案状态也就成为了“录取”,这才意味着考生被高校录取,有了正式的入学资格。


结合以上预录取和录取的定义可知,预录取状态是由高校决定的,其并没有实际的法律效力,结果将由省招办审核判定;录取状态则是由省招办经录检审核、最终签字盖章确定的最终结果。预录取状态后续会有退档和录取两种可能,而录取状态已然是最终结果,是一经确认便不会更改的。


那么当考生的电子档案状态呈现为“预录取”时,其最终能被高校录取的几率大吗?一般来说是有很大概率会被录取的,基本有90%以上的可能,差的只是省招办的审核盖章。但也不能太过绝对,毕竟在省招办审核过程中,难保会不会发生某些意外情况,如发现考生高考报名资格有问题,未服从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要求,又或者校方发生了疏忽,将拟录取考生姓名登记错误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几率虽小,但也是有可能造成考生在“预录取”阶段被高校退档的。


而除了“预录取”和“录取”两种录取状态以外,考生档案还可能会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自由可投——该状态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考生档案还未投出;二是考生不符合所填志愿的投档条件,档案不能投出;三是考生档案已被投出过但遭院校退档,此时可能还会显示高校退档理由。


已经投档——考生符合某校的投档条件,档案已投至该高校,正等待院校下载审阅。


院校在阅——高校已接收考生档案,正在审阅查看,尚未发表录取意见。


预退档——高校将由于某种原因不予录取,考生会面临退档处理,高校也会明确告知考生退档理由。


等待终审——高校拟录取名单已经通过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经省招办审核签字盖章。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