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赋分这一名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还是新高考改革进程的逐步落实,导致越来越多的省份陆续采取赋分制度,考生们也不得不了解这一与高考相关的关键性概念。那么高中赋分成绩是什么意思?赋分过程中人数多好还是人数少好?小编将为大家一一解答,快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赋分成绩是什么意思?赋分人数多好还是人数少好?


高中赋分成绩是什么意思?

赋分是仅针对新高考考生实施的政策,指将部分科目的原始分(即卷面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这一过程就被称为“赋分”,而赋分后得到的结果便是赋分成绩。


之所以新高考当中会有部分科目需要进行赋分,是因为新高考省份均采用了选科制度,每位考生均可在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科目作为高考科目,并将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导致了各省考生会出现十几种不同的选科结果,而由于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三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均按照赋分规则转换为等级分再计入总成绩。这就是赋分的必要性。


根据高考政策规定,实施“3+1+2”模式省份的考生需要赋分的仅有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统考科目(语数外)、物理和历史均无需进行赋分;“3+3”省份考生需要赋分的科目则包括物理、历史、地理、生物学、思想政治和化学,三门选考科目都要经过赋分再计入考生总分。


通过赋分能将不同科目的卷面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转换为等级分,平衡不同科目之间的难度差异,解决了选考科目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赋分制度能让考生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下竞争、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尽力确保各省考生在招生录取中利益的最大化。


赋分人数多好还是人数少好?

一般情况下,赋分科目的选考人数越多比较好。赋分过程是需要先将考生按照原始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人数比例来划分等级,并对应不同的分数区间,分数越高的考生排名也就越靠前,赋分更高的几率也就更大。


举例说明,A省考生在进行生物科目赋分时,排在前10%的考生对应的分数区间为90~100分。如果A省生物科目选考人数仅有10000人,那么能排在前10%的考生仅有1000人;若选考人数高达30000人,那么能有3000人位列前10%,意味着有更多的考生能对应到90~100分的分数区间,赋高分的几率也就更大。


通常选考人数越多,赋分结果也更趋于合理,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选考人数较少的话,赋分结果会更加具有偶然性。当然不论科目的选考人数是多是少,考生还是应尽量提升自己的成绩,凭借原始分占据更高的排名才能容易赋得高分。毕竟选考人数属于外在因素,是考生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