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在坚持实现教育公平,虽然多年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实施了多项政策来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并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等。地方专项计划也属于其中的一项优惠政策,那么考生报考地方专项需要农村户口吗?毕业后会怎么分配?快来了解一下吧!
地方专项计划需要农村户口吗?
需要。地方专项计划所面向的招生对象为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虽然具体实施区域和报考条件由各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但农村户籍是必须具备的。
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应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看出,只有具备农村户口的学生才能报考地方专项计划,城镇户口的学生并不符合基本报名条件,无法报考。如有考生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均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地方专项计划投档录取资格,同时一并承担其他后果。
地方专项计划毕业后要回农村工作吗,怎么分配?
地方专项计划并不要求考生毕业后回农村工作。国家实施地方专项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农村地区的优秀学子也能有机会上好大学;实施方式便是通过定向招生,鼓励毕业生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强制要求考生会农村地区工作。
考生如想报考地方专项计划,只要在参加统一高考后直接按本省规定进行志愿填报即可,各省一般会单独设置一个志愿批次,考生需要在该批次中填报符合条件的院校和专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会对已填报志愿考生进行资格审核,符合条件的考生将被高校择优录取。
而在报考的全过程中,多数高校不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规定必须回到生源地工作,也不会为考生分配工作,考生的就业去向与普通大学生相同,可进行自主择业。但不排除有少数高校想与专项生签订就业协议,要求学生毕业后回到生源地工作。大家在报考地方专项计划之前,应仔细了解本省的招生政策及填报高校的招生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前景等合理选择院校及专业志愿。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