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大家应该在生活中都有所接触过,那么你知道高校中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的专业吗?知识产权专业会属于哪个学科门类呢?其主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哪些?以下小编已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帮助。

知识产权专业属于什么类
知识产权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法学类专业。2012年,知识产权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目前我国本科专业主要分为12大学科门类: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知识产权专业主要学什么
主要学习知识产权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兼具普通法学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法学一般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知识产权发展的前沿和知识产权发展的趋势;熟悉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相关政策体系及普通法律体系和政策;运用知识产权知识解决和处理知识产权代诉讼和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专利和商标检索、资料查询的技能和方法,同时具有一般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尽快解决文献检索和查询的问题。
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有哪些
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总体上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验和实训课、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按照相关规定,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案。
通识课程
根据知识产权专业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通识课程学分。通识课程应当涵盖外语、体育、计算机课程以及逻辑学等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应当保持均衡。
专业必修课(核心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程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并形成课程模块(课程组)供学生选择性修读。各高校可以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体系。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与创新创业类课程。
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
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组织专业实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社会实践
根据专业实际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