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北部边疆,所以很少有学生报考这里的大学,不过并不代表这里没有好大学。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所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民族类院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怎么样是几本?师资排名揭秘?改名大学了吗?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一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重点建设高校,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的。学校始建于1953年,至今也有60多年的历史,前身是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2000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学校升本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该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

根据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属于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内蒙古是二本大学。当然如果你不是内蒙古考生,可以根据该学院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批次来确定是几本,若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一本大学。

截至目前,学院目前共有固定资产总值近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40万元。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教职工559人,其中专任教师3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11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41%;中级职称151人,占专任教师的3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0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1%。师资力量还是很雄厚的!

根据校友会公布的2019大学排行榜可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最新排名第708位,与2018年排行的第705名相比,其排名下滑3位。在自治区中排名第13名。从该学院最新全国排名来看,排名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靠后。从全国历年排名变化上来看,从2014年开始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省内排名也不是很靠前,属于中等水平。以下是该学院在全国和省内的排名变化图:


虽然排名不是很理想,但该校毕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实力还是有的。现设有17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3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6个本科专业以蒙汉双语教学为主,以及7个专科专业,所设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在这些专业当中,共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蒙元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

学院也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为中央、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3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一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重点建设高校,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的。学校始建于1953年,至今也有60多年的历史,前身是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2000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学校升本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该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

根据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属于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内蒙古是二本大学。当然如果你不是内蒙古考生,可以根据该学院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批次来确定是几本,若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一本大学。

截至目前,学院目前共有固定资产总值近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40万元。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教职工559人,其中专任教师3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11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41%;中级职称151人,占专任教师的3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0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1%。师资力量还是很雄厚的!

根据校友会公布的2019大学排行榜可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最新排名第708位,与2018年排行的第705名相比,其排名下滑3位。在自治区中排名第13名。从该学院最新全国排名来看,排名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靠后。从全国历年排名变化上来看,从2014年开始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省内排名也不是很靠前,属于中等水平。以下是该学院在全国和省内的排名变化图:


虽然排名不是很理想,但该校毕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实力还是有的。现设有17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3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6个本科专业以蒙汉双语教学为主,以及7个专科专业,所设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在这些专业当中,共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蒙元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

学院也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为中央、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3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