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南京医科大学有哪些专业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这些专业中哪些专业比较好呢,哪些是重点王牌优势专业呢。一般来说国家特色专业肯定比较好。一个专业如果是国家特色专业,小编在专业特点里标注了。2023年南京医科大学有助产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医疗保险、临床药学等专业,以下是南京医科大学所有专业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目前该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制 | 专业特点 |
|---|---|---|---|
| 1 | 助产学 | 四年 | |
| 2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
| 3 | 康复治疗学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4 | 眼视光医学 | 五年 | |
| 5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
| 6 | 临床医学(儿科医学) | 五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7 | 护理学 | 四年 | |
| 8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 | 四年 | |
| 9 | 医疗保险 | 四年 | |
| 10 | 临床药学 | 五年 | |
| 11 | 放射医学 | 五年 | |
| 12 | 法医学 | 五年 | |
| 13 | 药物制剂 | 四年 | |
| 14 | 口腔医学 | 五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15 | 生物信息学 | 四年 | |
| 16 | 护理学 | 四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17 | 医疗产品管理 | 四年 | |
| 18 |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 五年 | |
| 19 | 眼视光学 | 四年 | |
| 20 | 预防医学 | 五年 | |
| 21 | 医疗保险 | 四年 | |
| 22 | 制药工程 | 四年 | |
| 23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 四年 | |
| 24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规与行政管理方向) | 四年 | |
| 25 | 英语 | 四年 | |
| 26 | 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教育与媒体传播方向) | 四年 | |
| 27 | 英语 | 四年 | |
| 28 | 医学影像技术 | 四年 | |
| 29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
| 30 | 精神医学 | 五年 | |
| 31 | 药学 | 四年 | |
| 32 | 康复治疗学 | 四年 | |
| 33 | 医学影像技术 | 四年 | |
| 34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四年 | |
| 35 | 基础医学 | 五年 | |
| 36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四年 | |
| 37 | 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 | 四年 | |
| 38 | 生物医学工程 | 四年 | |
| 39 | 临床医学 | 五年 | |
| 40 | 临床医学(儿科学) | 五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41 | 预防医学 | 五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42 | 智能医学工程 | 四年 | |
| 43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四年 | |
| 44 | 药学 | 四年 | |
| 45 | 公共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 四年 | |
| 46 | 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 | 四年 | |
| 47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国家特色专业 |
| 48 | 医学信息工程 | 四年 | |
| 49 | 儿科学 | 五年 | |
| 50 | 医学影像学 | 五年 |
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是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培训基地,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学校设有19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校本部有教职工1900多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含双聘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