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来临了,等成绩出来后,很多考生会查询自己想上的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浙江大学在内蒙古2023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浙江大学在内蒙古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以及各专业的详细招生人数都是考生们关注的热点。由于截至小编发稿的时候,2024年招生计划还未公布,小编先整理2023年招生计划和各专业招生人数,以及2023年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等最新的招生计划公布后,第一时间更新。另外战马高考志愿会第一时间发布2024年招生计划,请大家关注。
2024年浙江大学在内蒙古的招生人数,招生计划,录取位次和分数线

浙江大学在内蒙古的录取分数线

序号年份省份录取批次科目类型最低位次最低分新高考选课
12023内蒙古本科一批理科143659
22023内蒙古本科提前批A段理科230651
32023内蒙古本科提前批B段理科912620
42023内蒙古本科一批文科66614
52023内蒙古本科提前批A段文科434577

浙江大学在内蒙古的招生人数计划介绍

1、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信息)(校本部)(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7人,该专业学费为6000元。
2、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校本部)(包含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4人,该专业学费为6000元。
3、浙江大学理科试验班类(含商务大数据分析双学士学位项目)(校本部)(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3人,该专业学费为5300元。
4、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含数字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校本部)(含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法学)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2人,该专业学费为5300元。
5、浙江大学理科试验班(生命、环境、化学与地学)(校本部)(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2人,该专业学费为5300元。
6、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材料、化工与高分子)(校本部)(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2人,该专业学费为6000元。
7、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荣誉项目班)(校本部)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2人,该专业学费为6900元。
8、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建筑与土木)(校本部)(其中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包含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1人,该专业学费为6000元。
9、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图灵班)(校本部)(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1人,该专业学费为6900元。
10、浙江大学医学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巴德年医学班)(校本部)(包含专业:临床医学)专业2023年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为1人,该专业学费为6900元。

浙江大学在内蒙古的招生人数计划汇总表

序号大学名称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专业招生人数
1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信息)(校本部)(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7
2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校本部)(包含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4
3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理科试验班类(含商务大数据分析双学士学位项目)(校本部)(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
4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社会科学试验班(含数字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校本部)(含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法学)2
5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理科试验班(生命、环境、化学与地学)(校本部)(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2
6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材料、化工与高分子)(校本部)(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
7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机器人工程(荣誉项目班)(校本部)2
8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建筑与土木)(校本部)(其中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包含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1
9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图灵班)(校本部)(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人工智能)1
10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医学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巴德年医学班)(校本部)(包含专业:临床医学)1
11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材料、化工与高分子)(高校专项计划)(校本部)(一本线,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
12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信息)(高校专项计划)(校本部)(一本线,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1
13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国家专项计划)(校本部)(包含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3
14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社会科学试验班(含数字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国家专项计划)(校本部)(含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法学)2
15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理科试验班类(含商务大数据分析双学士学位项目)(国家专项计划)(校本部)(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
16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建筑与土木)(国家专项计划)(校本部)(其中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包含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2
17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材料、化工与高分子)(国家专项计划)(校本部)(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
18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工科试验班(信息)(国家专项计划)(校本部)(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2
19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理科理科试验班(生命、环境、化学与地学)(国家专项计划)(校本部)(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1
20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文科人文科学试验班(校本部)(包含专业: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2
21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文科新闻传播学类(校本部)(包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2
22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文科社会科学试验班(含数字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校本部)(含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法学)2
23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文科社会科学试验班(竺可桢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校本部)(包含专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法学)2
24浙江大学2023内蒙古文科人文科学试验班(高校专项计划)(校本部)(一本线,包含专业: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1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浙江大学创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书院。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890108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97.1万册。学校全日制学生63136人、国际学生5609人、教职工9778人,教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3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1]设有7个学部、39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物理学专业连获三项国家级“认证”,36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