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传有郑州大学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以下为小编整理的郑州大学最新学科评估结果,可供大家参考。

郑州大学学科评估最新:郑大第五轮abc类学科评估结果排名一览


郑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第五轮】(仅供参考)

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评估结果(预测)为:学校应该会有2个学科获评A-,分别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


郑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共有43门学科入选上榜,具体为:

B+类学科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

B类学科有:法学、新闻传播学、数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B-类学科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基础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C+类学科有:应用经济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工商管理;

C类学科有:政治学、生物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C-类学科有:音乐与舞蹈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评估结果表格形式如下所示:

序号学校名称评估结果学科名称
1郑州大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
2郑州大学考古学
3郑州大学化学
4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5郑州大学水利工程
6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7郑州大学公共管理
8郑州大学B法学
9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
10郑州大学数学
11郑州大学土木工程
12郑州大学软件工程
13郑州大学临床医学
14郑州大学药学
15郑州大学B-外国语言文学
16郑州大学中国史
17郑州大学物理学
18郑州大学基础医学
19郑州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20郑州大学C+应用经济学
21郑州大学体育学
22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23郑州大学世界史
24郑州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5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26郑州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27郑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8郑州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9郑州大学护理学
30郑州大学工商管理
31郑州大学C政治学
32郑州大学生物学
33郑州大学统计学
34郑州大学力学
35郑州大学机械工程
36郑州大学电气工程
37郑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38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39郑州大学C-音乐与舞蹈学
40郑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41郑州大学建筑学
42郑州大学城乡规划学
43郑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注: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的整体水平评估。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郑州大学全国排名

据软科2022大学排名:郑州大学排在全国第51名;

据校友会2022大学排名:郑州大学排在全国第53名;

据武书连2022大学排名:郑州大学排在全国第33名;

据金平果2022大学排名:郑州大学排在全国第35名。


郑州大学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位于郑州市,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航天创新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郑州师范学院于1961年并入,黄河大学于1991年并入;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1984年更名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郑州大学。


校园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洛阳校区位于洛阳市周山大道6号;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校本部有55个院系,118个本科专业;学术机构排名列全球第433位、国内高校第30位;有3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任教师(含专职科研)44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7万余人、研究生2.4万余人,以及来自103个国家的留学生2700余人。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