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对贵州很感兴趣,想要报考这里的学校,其实对于考生来说确定一个省份在选择学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不会在看到那么院校时候有点无形选择的感觉。这样一来贵州所有大学排名相信也就成为不少考生和家长比较好奇的对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贵州省最好的大学是哪几所。

贵州所有大学排名一览表
此前中国校友会团队最新发布了2021贵州省大学排名榜单,这是目前国内高校排名公信度比较高的榜单之一,对贵州省的大学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看看。

贵州省最好的大学是哪几所
从以上排名中我们不难看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都是贵州省内比较不错的大学,下小编也将以这几所大学为例,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是一座拥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老牌院校,它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现在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
贵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38个学院,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
未来,贵州大学将秉承“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的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服务贵州“三大战略行动”,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奋力书写创建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辉煌的奋进之笔,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86个本科专业,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自1941年创建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历经数十年风雨,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培养培训了28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这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
贵州医科大学设有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学校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秉承“大医精诚”的贵医精神,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贵州民族大学现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有4个区域一流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
学校创立以来一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秉承服务贵州,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已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

贵州所有大学排名一览表
此前中国校友会团队最新发布了2021贵州省大学排名榜单,这是目前国内高校排名公信度比较高的榜单之一,对贵州省的大学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看看。

贵州省最好的大学是哪几所
从以上排名中我们不难看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都是贵州省内比较不错的大学,下小编也将以这几所大学为例,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是一座拥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老牌院校,它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现在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
贵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38个学院,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
未来,贵州大学将秉承“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的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服务贵州“三大战略行动”,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奋力书写创建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辉煌的奋进之笔,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86个本科专业,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自1941年创建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历经数十年风雨,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培养培训了28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这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
贵州医科大学设有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学校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秉承“大医精诚”的贵医精神,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贵州民族大学现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有4个区域一流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
学校创立以来一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秉承服务贵州,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已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