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同济大学,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它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有着十分悠久的办学历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如今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不少人都很好奇同济大学占地面积多少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济大学占地面积多少亩?多少平方米?
同济大学占地面积约为3840亩,也就是2560000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184余万㎡。
据悉同济大学现共建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4个校区,四个校区具体地址如下: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主校区):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
同济大学沪北校区: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727号
同济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同济大学起源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院系专业
目前同济大学下设29个专业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82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小编对同济大学在院系以及专业上的设置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具体如下:
院系/部 | 专业名称 |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 哲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
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 |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智能建造 |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同济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基础医学 |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城市设计 |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 |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海洋技术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物流管理 |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动画、广播电视编导、音乐表演、戏剧学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飞行器制造工程、工程力学 |
同济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 德语、英语、日语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 车辆工程 |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 车辆工程 |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 |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 - |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 - |
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 - |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
同济大学女子学院 | - |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 | - |
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 |
同济大学新生院 | - |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芬中心 | - |
同济大学中西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意学院 | - |
师资力量
同济大学现拥有专任教师2792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9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特岗)教授4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21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2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就业情况
2021年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90%,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9.19%。
2020年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35%,硕士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9.67%。
2019年同济大学本科就业率为98.55%,硕士就业率为99.68%。
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