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的办学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它的存在可以说开启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学校不论是在贵州省还是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实力也是备受外界的认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贵州医科大学是211还是985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是211还是985大学(含贵州省985/211名单)


贵州医科大学是211还是985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985工程是指1998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贵州医科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贵州有1所211大学,没有985大学,小编对此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具体如下:


贵州省211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学校名称
1贵州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几?


贵州医科大学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第248名。


贵州医科大学在软科全国医学类大学排名中排名第47名。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针对不同院校和专业的排行榜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以校友会和软科排行为例,来看看近些年来贵州医科大学在全国的排名变化:


贵州医科大学校友会版全国排名

年度学校名称全国排名
2021贵州医科大学248
2020贵州医科大学340
2019贵州医科大学348
2018贵州医科大学367


贵州医科大学软科全国排名


年份学校名称全国排名
2021贵州医科大学医47
2020贵州医科大学医44
2019贵州医科大学暂无
2018贵州医科大学337
2017贵州医科大学388


艾瑞深校友会排行榜

艾瑞深研究院是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旗下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是目前中国大学评价体系最为系统全面、最为客观独立透明、最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与价值导向、评价体系框架与评价方法最为稳定、评价指标和参评高校最多的中国大学排名。

其评价体系的独立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引领性遥遥领先于国内外其他大学排名,评价思想与国家文件精神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循教育部清理“五唯”政策要求,评价标准与国家“双一流”建设监测体系及成效评价标准、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吻合度最高,已成为第三方大学评价的引领者。


软科排行榜

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软科)是全球领先的专注于高校绩效评价与提升的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全球的高等学校、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提供高等学校及其内部组织和功能的绩效评价模型、优质数据和管理解决方案。

软科排行独立客观地对高校进行透视评鉴,将最富洞察力的研究数据及成果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融合,让所有致力于高校革新发展的客户受益于软科专业前瞻性的垂直咨询平台。


贵州医科大学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最早创建于1938年,时名“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年学校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据了解贵州医科大学现有占地面积1868亩,拥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9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32个。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9个,省部级平台44个。


       学校现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学科专业方面,贵州医科大学拥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一流学科4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