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是一所有着七十余年发展历史的高校。近年来学校在科研教育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得到广大考生以及家长的关注,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西华师范大学是211还是985大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西华师范大学是211还是985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985工程是指1998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目前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四川省有5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小编对此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具体如下:
四川省211大学名单一览表
| 序号 | 学校名称 |
| 1 | 西南财经大学 |
| 2 | 四川大学 |
| 3 | 电子科技大学 |
| 4 | 西南交通大学 |
| 5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省985大学名单一览表
| 序号 | 学校名称 |
| 1 | 四川大学 |
| 2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华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西华师范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的简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其中四川省有7所大学入选,小编对此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具体如下:
四川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一览表
| 序号 | 学校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 1 | 四川大学 |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
| 2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
| 3 | 西南交通大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 4 | 西南石油大学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 5 | 四川农业大学 | 作物学 |
| 6 | 西南财经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 7 | 成都理工大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 8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 |
西华师范大学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建校七十余年以来,学校始终坚守着“勤奋 求实 敬业 创新”的校训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此外,学校还成功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是四川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确定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和四川省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是全省首个被授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的省属高校。
学科方面,西华师范大学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截至2018年3月,有覆盖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71个。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学科实力和优势突出,生态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中国史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81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3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7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