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作为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的方向,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教育事业中,高等教育的法学类专业大学一直都是热门度颇高的选择,所以说法学专业的大学都有哪些呢?在这里就一起看下关于全国范围内法学专业大学在2022年的最新排名情况吧!

法学专业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前100名)
以校友会版本为例,因2022年法学专业大学名次还未公布,故暂时还是以2021年全国法学类专业的排名为例吧!
1、中国政法大学:全国第1名。
2、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第1名。
3、北京大学:全国第1名。
4、西南政法大学:全国第4名。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第5名。
6、武汉大学:全国第5名。
7、清华大学:全国第5名。
8、吉林大学:全国第5名。
9、复旦大学:全国第5名。
10、外交学院:全国第10名。
【校友会2021中国法学类一流专业排名】以专业分类,具体如下所示:
| 序列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全国排名 | 办学层次 |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学 | 1 | 世界一流专业 |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法学 | 1 | 世界一流专业 |
| 3 | 北京大学 | 法学 | 1 | 世界一流专业 |
| 4 | 西南政法大学 | 法学 | 4 | 世界一流专业 |
| 5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法学 | 5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6 | 武汉大学 | 法学 | 5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7 | 清华大学 | 法学 | 5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8 | 吉林大学 | 法学 | 5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9 | 复旦大学 | 法学 | 5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10 | 外交学院 | 法学 | 10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11 | 南开大学 | 法学 | 10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12 | 华东政法大学 | 法学 | 10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法学 | 10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14 | 北京师范大学 | 法学 | 10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15 | 厦门大学 | 法学 | 10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 16 | 中南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17 | 汕头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18 | 河北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19 | 河南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0 | 湖南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1 | 华南理工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2 | 华中科技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3 | 南京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4 | 南京师范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5 | 宁波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6 | 山东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7 | 安徽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8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29 | 东南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0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1 | 贵州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2 | 上海交通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3 | 云南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4 | 湘潭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5 | 天津师范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6 | 天津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7 | 烟台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8 | 浙江大学 | 法学 | 16 | 中国一流专业 |
| 39 | 中山大学 | 法学 | 39 | 中国一流专业 |
| 40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法学 | 39 | 中国一流专业 |
| 41 | 浙江师范大学 | 法学 | 39 | 中国一流专业 |
| 42 | 国际关系学院 | 法学 | 39 | 中国一流专业 |
| 43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法学 | 39 | 中国一流专业 |
| 44 | 山西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45 | 山西财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46 | 山东理工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47 | 青岛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48 | 宁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49 | 内蒙古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0 | 南京审计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1 | 南昌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2 | 辽宁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3 | 辽宁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4 | 兰州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5 | 昆明理工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6 | 江西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7 | 江西理工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8 | 江西财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59 | 江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0 | 暨南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1 | 华中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2 | 华南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3 | 华东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4 | 湖南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5 | 湖北经济学院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6 | 湖北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7 | 黑龙江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8 | 河南科技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69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0 | 河北经贸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1 | 海南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2 | 贵州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3 | 广州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4 | 广西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5 | 广西民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6 | 广西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7 | 沈阳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79 | 首都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0 | 四川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1 | 苏州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2 | 天津财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3 | 同济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4 | 武汉理工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5 | 西北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6 | 西北师范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7 | 西南财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8 | 新疆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89 | 延边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0 | 扬州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1 | 云南财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2 | 云南民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3 | 长沙理工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4 | 浙江工商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5 | 郑州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6 | 中国海洋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7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8 | 中南民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99 | 中央财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 100 | 中央民族大学 | 法学 | 4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学校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
位于北京市的中国政法大学,其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前身还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至今来说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并且还成为了一所以政治学和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的前身作为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人大是直属于教育部和北京市共建的高校之一,现下来说学校已经设有35个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开设本科专业82个;至今来说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同时还成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注:以上仅供参考!